潘仁德:冀為澳門籃壇貢獻力量

發佈日期:2021/12/02

    轉眼間,前超級籃球聯賽(SBL)台灣啤酒球員潘仁德已來澳任職福建籃球隊助教第七年,自二○一四年以來,潘仁德為當年已份屬班霸的福建再提升了一個等級,從那年年底的聯賽至今七年間未曾失落聯賽及銀牌賽冠軍,更寫下了自二○一五年以來六年全勝的不敗神話。如今,與本地籃球圈建立了深厚友誼的潘仁德已把澳門看待為第二個家,也喜見澳門籃球在過去幾年創下一個又一個的歷史佳績,作為本地球會及學界球隊的教練,他希望能貢獻一分力量,推動澳門籃球的提升。

1(拉大)_副本.jpg

來澳執教籃球七年的潘仁德把澳門視為第二個家

機緣巧合來澳執教

    從台啤退役後,潘仁德隨即展開了籃球執教生涯,先是在台啤當了一年助教,然後到了二○一四年,澳門剛好迎來“珠、中、江、澳四地籃球邀請賽”,由聯賽冠軍福建代表澳門出戰,機緣巧合下福建從友好關係的台啤借來潘仁德擔任助教,從此開啟了“潘帥”在澳門的教練生涯。“最初的計劃是借來澳門三個月,以助教身份協助譚杰華教練帶隊,在四角賽與聯賽過後,發覺自己挺適應澳門的生活,與球員們也有了感情,剛好福建想請我留下來執教,我就本著試試看的心態,畢竟在台灣執教成年隊的經驗不多,也想來個新嘗試和挑戰,結果一來就是七年了。”

8_副本.jpg

潘仁德曾效力SBL台灣啤酒

DSC_3796 - 複製_副本.jpg

潘仁德多年間協助譚杰華帶隊福建

台澳籃球大不相同

    對於台灣與澳門籃球風氣上的不同,潘仁德最先感受到的是訓練時數的差異:“台灣對籃球基層都很重視,從中、小學開始競爭已經很大,很多學校都有體育班,聽說過有一天練足早、午、晚三課的,在澳門就較不可能發生了,學生多以學業為重,剛來澳門時知道有些學校一周也就三練,不過這些年來有更多教練投入到學界當中,大家也希望學生拿到好成績,A組球隊也達到了一周五、六練的訓練量。”此外,潘仁德認為澳門的青年球員也較難找到籃球上的明確方向:“有些球員沒有太明確目標,對他來說,籃球就是在學界打一打這樣,但在台灣的話,球員必須把球打得很好才能吸引大學的招徠,整個競爭很大,也為球員帶來更大的訓練動力,算是兩地制度和文化上的差異。”

3_副本.jpg

潘仁德期望澳門籃球水平不斷提升

球隊老將盡展熱血

    儘管在潘仁德來澳之初,澳門還未出現職業球隊,籃球運動也更多是走向大眾體育的發展方向,但一班“老大哥”對籃球的熱情及熱血仍觸動著潘仁德的教練魂:“像阿成(梁志成)、阿鵬(李展鵬)、大蘇(蘇栢龍)、雞髀(劉少楓)他們都是以往海峽盃的老對手,來澳執教後發覺他們比年輕球員更投入到訓練當中,完全沒有缺席訓練,初期對球員和教練都是最辛苦的,大家要互相適應,但但他們什麼都能接受,特別是對體能這一環都很認真去練,即使到了前幾天訓練,他們還是很願意去跑體能,他們都很是熱愛籃球的球員,很想突破自己。”

6_副本.jpg

潘仁德欣賞隊內球員對籃球的熱血

4_副本.jpg

首奪澳門籃球聯賽冠軍的潘仁德被球員捧起慶祝

全隊能守勝率大增

    在潘仁德來澳前,福建已屬班霸,當時長期與郵青爭奪聯賽及銀牌賽錦標,有意把福建實力再提升一個層次的潘仁德一口氣把訓練量推到一周六練,球隊新、老球員為了吸取新的知識及技術也相當投入,而到了二○一四年的聯賽,福建正式迎來蛻變,憑藉全場壓迫式的防守接連打出“破百分”的勝場,以所向披靡的氣勢全勝奪冠。談到實力提升的關鍵,潘仁德直言“防守”二字:“在台灣打球的年代,教練就教我們要以防守為主,進攻好的球員可能會因為某天狀態不好就投不進了,但防守卻不會失常,只要願意去守,表現的落差都不會太大,特別是場上五個人都會防守的話,贏球的機會就能大大提升。我們從中學開始,就不斷在練全場壓迫、全場包夾、全場盯人這些,剛來澳門時我們針對防守下了最多功夫,所以那年聯賽給人的感覺就是福建防守變得很好,大家體能也上來了,結果很多比賽都以大比分獲勝,到現在成為了球隊的風格。”

2_副本.jpg

潘仁德強調防守的重要性

    隨著這些年來更多教練接收不同地方的新知識,並在聯賽、大學賽、學界賽投放更多心力,潘仁德表示澳門籃球的風氣也逐漸向好發展,不同隊伍的防守強度也上來了,現在福建要去全場防守也不像當初那樣容易,潘仁德認為教練也要與時並進,不能一成不變:“現在大家都懂怎樣去防解全場防守,我們作為教練也要去研究更多新知識及觀念,去作出更多變化,不斷把所知所學教給球員。”

融入球圈 一同成長

    從最初的三個月計劃,到現在來澳執教已達七載寒暑,潘仁德在澳門籃球圈逐漸有了更強的身份認同感,早把澳門看成了第二個家:“從幾年前開始已覺得自己也像成了澳門人一樣,在這塊土地生活,與澳門籃球界一同成長,像四年前澳大打進CUBA全國賽,我也會送上祝賀,澳門在埠際賽擊敗香港,也同樣替球員感到高興。希望自己能在教練崗位貢獻一分力量,教練間互相分享交流,讓澳門球員到達更高水平。”

    這些年間,潘仁德也見證著澳門籃球的進步,包括隊內黎家棟、袁錦志、楊奇龍等先後加入了本地誕生的職業球籃球隊,在全新的領域奮鬥,也曾引薦容毅燊到到台灣師範大學延續籃球夢,如今亦在台灣P.LEAGUE+職業籃球聯盟球會落戶。適逢本地球員有了更多投身職業及外闖的渠道,潘仁德建議年青人把握機會,勇敢追夢:“澳門的經濟環境算是較富裕的,在經濟條許可之下,仍然會建議有潛力的青年人抓緊每個外闖或投身職業籃球的機會,說實在,澳門年青人的生活過得太舒服、安逸,如果真的有心在籃球路上發展,應把把握每個出外發展的機會闖一闖,不管最終結果是怎樣,至少踏出去那一步了,定能有所收穫,擴闊眼界。”

5_副本.jpg

潘仁德帶領澳大附校兩奪學界賽季軍

期盼球員馳騁職籃

    隨著近年本地職業籃球隊黑熊及戰狼誕生,潘仁德希望澳門球員有更多機會在職業球場上馳騁:“希望本地職業球隊都能以澳門球員作為球隊主體去比賽,畢竟他們為了職業籃球可能都放棄了本來的工作或求職機會,希望能給他們更多上場時間,熱愛籃球的中、小學生也會視這班勇敢追夢的職業球員為榜樣,倘若他們有理想的發展,也能為基層的球員帶來向上發展的動力。”

聯賽賽制有待改進

    對於澳門籃球應朝哪個方向發展,潘仁德表示這是與很多教練私下會聊到的話題,大家不約而同都會說到比賽場次須要增多:“在每個地區,最高級別的球賽肯定會有最多比賽場次,讓當中的精英球員有更多比賽機會,但在澳門,高級組的賽程有時甚至是各組別中最短的,像雙淘汰制可能贏四場球就拿到冠軍了,已經挺不符合正常籃球發展,現在連初級組都(從聯賽)拿走來了,相信有條件讓高級組球賽再多打些比賽。”至於學界賽,潘仁德同樣認為可採取有更多場次的賽制,最高級別的A組賽事亦應與國際賽例接軌,把每節時間提升到十分鐘。

DSC_3724_副本.jpg

潘仁德融入到澳門籃球圈當中

培育年青球員接棒

    潘仁德來澳執教七年間,福建未曾失過任何本地賽錦標,梯隊福青曾先後獲得聯賽及銀牌賽亞軍,澳大附校也連續兩年奪得學界賽A組季軍,對於這張亮麗的成績單,潘仁德坦言相當滿意,但他仍有想要達成的目標:“福建隊整體年齡算是偏老了,這幾年間逐漸感到會輸球的壓力,當然知道輸球的一天總會來臨,但就是希望連勝能維持越久越好,如今我們還是依賴陣中的老將,倘若老一批的球員不打了,希望能把福青的球員提上來,加上中生代羅協銘、林霆朗等一同奪冠,這就是目前定下來的目標。”

7_副本.jpg

潘仁德期望福青球員能從前輩手中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