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山的意義

發佈日期:2018/05/31

   過去的兩個月,我生活在車上、帳篷內、汽車旅館。為了攀岩、健行及高海拔攀登,每兩三天就開車三個小時轉換到其他地區,過去的八天,我結束了高海拔攀登的訓練,訓練中再次想起這幾年陪伴著年輕人登山的片段,到底是什麼議題引起我的回憶,大家能猜到嗎?沒錯,就是這一期的題目:“登山的意義!”

10.JPG

4.JPG

12.JPG

    這次訓練我們選擇了位於西雅圖的Mount Rainier,是一座活火山,屬於層狀火山,她是喀斯開山脈的最高峰,海拔4,392米。Mount Rainier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火山之一,一旦爆發有可能引發火山泥流。

13.JPG

2.JPG

11.JPG

    選擇攀登這座山峰,是因為這裡可以把攀登北美洲最高峰Mount Denali的攀登技巧、冰川及雪地救援技巧,還有就是這日子攀登Mount Rainier,佷大機會遇到暴風雪,如此更能體驗及學習如何觀察天氣的變化及應對暴風雪的來襲,這就是我們攀登MountRainier的目的。

5.JPG

3.JPG

    過程中,我們真的遇上暴風雪,八天的訓練,有四天在暴風雪中渡過,若有看過早前的電影《聖母峰》,回想一下電影中的暴風雪,我們遇到的就是這樣,前路白茫茫,只能看見前面的隊友或教練的身影,在這樣的環境下辨別方向,雪地的質量,每一步都要專注前進,因為攀登Mount Denali時會經過很多冰河裂隙,一不留神,很有可能掉進裂縫裡。所以在這裡能遇到暴風雪,從另一角度來說,這為我們創造合適的訓練環境。

6.JPG

7.JPG

    也因為這樣,我們也只能攀登至海拔3,100米的Camp Muir,這是登頂前的前進營地,眼見還有1000多米,預計再多兩個小時就登頂,那時候暴風雪來襲,強烈的風暴讓我們站也站不穩,評估天氣狀況後,決定下撤回基地營。

9.JPG

   我一邊努力對抗暴風雪,一邊想起跟學生討論有關攀登山峰時頂登是否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每次登山,聽很多人都把攻頂掛在口邊,他們以為山可以攻下,但“自然”我們永遠攻不下,只能在其中,尊重、欣賞、享受與感恩。

    若各樣條件許合,我們可能在攀山的過程中得到登頂的機會,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攀山中的額外獎賞,因為我很清楚每當我走進山林中,心裡平靜,也很確認山中所看、所聽、所觸碰及所感受的都真實無比,這種真實感曾經是我的十分難求的,感恩每一步的恩典!

    因此,只要能踏足山峰,享受其中,欣賞山帶給我們的美景,勇於面對山帶給我們的考驗,聆聽山的話語,這就是我喜歡攀山的目的。


高山低谷的人生
鄭智明,打從高中開始,夢想是踏足世界最高之地。2007年,因精神出了狀況,耳邊不斷地有聲音叫我了結自己的生命,2011年在喜馬拉雅山脈展開了一個月的治療旅程。接著每年會踏足喜馬拉雅山脈及世界不同山嶺,2016年是特別的一年,那年他站在5416米的Thorang la pass上有一行17人的澳門團隊!2011年的承諾,他做到了!鄭智明希望與年青人追逐夢想,找出自我價值,並相信年青人有著無限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