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精神VS經濟價值

發佈日期:2014/11/10

Title_1.jpg

 "做運動員有咩用?"


讀中學時,時常被人這樣問到。我不懂得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從不問自己為甚麼要做運動員。


b6de044064653212f4a56f6c87a3a856.jpg


直到上星期出席了由體發局舉辦的《體育‧人生》與青少年對話活動,我又有了一番新的體會。


小時候的我總是集中不了精神,溫習或做功課的時候不過幾分鐘便要東張西望,口痕找點吃的,或借尿遁非要做點別的事不可。後來練習游泳,慢 慢從支配自己的身體在水中運用自己的肌肉,到控制三心兩意的內心,有點像瑜伽的冥想,透過控制呼吸平靜內心活動。運動的身心合一讓我這個總是燥動不安的小 孩子,變得"有點定力"。多一點定力,再多一點定力,也許就能成就一個有毅力的人。


"今年四月我傷了韌帶,醫生看到我的X光片,一句說話也沒說,一直搖頭,那一刻我淚如泉湧,我很害怕,十月的亞運,我該怎麼辦! 醫生甚至說參加比賽是不可能的事。然而,在六個月的康復期,我跑過了人生第一個10公里,我知道意志力就是不停挑戰自己的不可能,終於,我做到了,我在亞運獲得了銅牌。"


這是澳門空手道界大名鼎鼎的"大師姐"賈嘉慧當日在塔石體育館分享的故事。


運動員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異於常人的毅力,若不是內心強大的意志力,又怎能抵得住傷患的痛楚? 小時候父母費盡唇舌叫“專心D”,也許也不夠自己在追求理想和目標的過程中激發出最大的韌性來得有用。我雖同為台上的分享者,但聽到她的說話,也感到她所付出的,同時也是收獲。在運動生涯得到的奬牌縱然帶來名利和榮耀,但通過運動而培養出來堅毅的氣質,才是終身值得追求的。


所以,當聽到諸如"運動員賺到錢嗎?"的問題,我認為體育讓人腳踏實地體驗人生,學到處理困難時的態度,培養堅強的人格,它的效益,是用數字能計算出來的嗎?


游泳運動員 利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