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不足還是後天不努力

發佈日期:2014/04/12

    有關青訓問題,今天可再深入研究,上期曾提及德國之青訓,如果對號入座強加於澳門,當然行不通,比較接近澳門地區之日本青訓體制又如何?可否借鏡,不妨看看日本足球界在考慮球員青訓問題時,一句話十分重要且不能忘記,那就是“PLAYERS  FIRST!”,意思是把球員放在第一位,以球員為本。

    在日本足協和教育部的共同主辦下,日本每年差不多有兩萬多間中小學參加各種類型的學界賽事,參賽人數達到幾十萬人,每個青少年球員每年可以參加50場正式比賽。日本學界比賽種類繁多,涵蓋各個年齡層,七八月,首先進行U12全日本少年足球大會和U13-U15年齡層的全日本中學生足球大會,先在全國48個縣區內進行比賽,在這項比賽中誕生的冠軍隊伍,將可參加全國賽,另一方面,U15-U18的年齡段,參加的是全日本高中足球聯賽。

    高中年齡U18以下有日本U18錦標賽、全國俱樂部錦標賽、全國高中錦標賽等6大賽事,初中年齡U15以下有日本U15錦標賽、全國初中錦標賽、初中綜合體育大會、U14J聯賽、U13J聯賽等10大賽事。

11.jpg

澳門青少年聯賽剛復辦兩年

    日本U13聯賽超過100支球隊參加。以12歲以下球員為對象的比賽,就包括在日本全國開展U12足球節,當中有類似德國青訓提倡,有社會體驗在內的各種活動。可以看到,日本每個年齡層的球員都有正統訓練及比賽。

    兩種體制,可看到其中最重要之一點,就是政府支持,足協及政府合作良好,結構踏實,自然成果就出來了。

    澳門足球有一點大家可能留意到,就是學界足球入場人數,一場決賽之入場人數,可比整季甲組波入場人數為多,同一班球員,在參加足總主辦的青年組比賽中,入場睇波球迷可能不到校際比賽百分之一,如果有計劃地將學界與青年組別合併,給予更大資源投入,例如提供運動裝備,加強校際宣傳,像德國足協體系般派出教練協助,幫助各學校以各自學校名義建立梯隊等等,但澳門現實中有一大問題,上文提及日本青訓體制第一句,就是"在日本足協和教育部的共同主辦下",單這一個共同主辦題目下,已醒覺到澳門一條青訓道路是如何的路遠道長,多麼難行。

    足球評述員  許永灝  


相關新聞